剑桥旧日记【2】:由一封神秘邮件想到的
这不是情书,这不是情书,这不是情书,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原创 倪欢
原文是写给2006年FT中文网的“中国式慈善”征文比赛的,获奖的奖品是一本《朗文金融时报财经词汇》后来被FT中文网发表在此:http://next.ftchinese.com/story/001004398
由一封神秘邮件想到的
"英国2004年一项调查显示, 老年人一天最多只能见到两个人,而年轻人平均一天能和20多人打交道。同时,75%受调查的老年人一年里几乎足不出户。"这是我在英国剑桥大学读书期间一个学生慈善组织CONTACT宣传手册上的一段话。CONTACT成立于90年代,旨在组织学生义工为当地独居老人提供定期访问,为他们排解孤独并维持其语言能力。加入的时候,我被告之自己是第一位来自中国的CONTACT义工。
在第二次走访一位82岁高龄的老先生后,我收到一封明显经过字斟句酌但署名人却素不相识的邮件。这是CONTACT理事会主席写的。信里第一句话是:“我的确对我们国家不关注老年人的文化而感到耻辱。”接着,他直言对我每周访问这位老先生的情况表示担忧,并告诉我理事会为此还开了特别会议,一致决定劝说我停止访问这位老人。
CONTACT的义工每周要在受访者家 里与其交流一小时,并得在每次访问后向理事 会提交一份报告。然而他们却从我的报告中读 到了不安全信息。这位主席写道:第一,受访 者第一次与你相见就拥抱你,这是很不寻常 的。请不要误解英国文化也会开放到见人第一 面就热情拥抱的地步;第二,受访者向你出示的图片具有强烈的令人不安的暗示性(我在报告中提到我为老人带去了家乡大熊猫的图片,老人向我展示了当地超市促销的海报,并举着内衣广告大笑);第三,你两次访问期间,在那里出现的那位邻居Jim先生,经我们调查,他自搬来后两年内从未到这位老人家串门。他的出现可能是直接导致你停留受访人家超过一小时的原因。我们认为他应该在你不在的时候去陪这位老先生说话。”主席很诚恳地为我遇到这样的尴尬而道歉,“如果你不计前嫌”,他非常礼貌地建议我去拜访另一位老太太。
读完这封长信,我心里充满感激。我丝毫没有意识到,它们对我的人身安全考虑得如此细致周到。由于CONTACT的waiting list上的老人还健在,我欣然接受了他的建议。
后来仔细一琢磨,这一切恰恰是 CONTACT应该做到的。CONTACT作为一个对社会及机构捐赠者负责的慈善组织,其生存有赖于良好的声誉—在英国数不胜数的慈善组织中,声誉将决定捐赠款的多寡与成败。同时,从 CONTACT资源(即受过良好教育并不索要回报的学生义工)的供给方面,无论从法律还是道义上都必须全面保障义工的人身安全,以在需求远远大于供给的现实中吸引更多义工加入。
此外,CONTACT每年都要向一些知名企业提交工作报告,并参加巴克莱银行每年“慈善之星”的角逐。这些外界竞争机制也迫使各慈善组织严格管理并改进服务。他们也在圣诞节、复活节等重要节日举办派对,邀请所有义工及被访人参加,有时甚至请来剑桥市长。
相比之下,我们国内还没有一个成熟的法制环境来确定慈善组织的社会和法律地位。无论是规范慈善组织的运作(筹款、治理等),还是明确慈善组织工作人员的权利与义务,法律框架尚不完善,或多或少地存在空白。同时,私有部门参与慈善业的政策环境尚不成熟,如企业赠款还不能减免税收,企业在慈善公益活动中的角色商业化气氛过重等。因此,不难看出,制度化地运作一个像CONTACT这样的慈善组织,在国内还很困难。
另外,国内民众服务社会的公益意识尚待提升,如公民个人慈善捐款,每年都不及彩票的销售量。这一定程度上受不发达的慈善部门影响。“有爱心无处献、有余力无处使”的现状使目前大多是由政府基层部门,代劳了许多完全可交付慈善组织完成的公益服务。
加之,慈善公益活动的无偿性和可持续性还不能完全实现。如早些年在上海社区中普遍存在的“时间银行”,把社区人员照顾孤寡老人的服务时间记录下来,存到“时间银行”中,以获得今后自己年老时得到他人照顾。同时,政府牵头的一些公益慈善活动也不能保证可持续性。比如一到重阳节等重要节日,社区就会组织学生去敬老院看望老人,但一年里的其他时间往往把敬老院淡忘了。
英国慈善组织的规范给中国式慈善提出了一个发展建议:我们还需要更多的自上而下的政策引导和法制完善。
上图是我在CONTACT为独居老人们举办的2005年复活节派对中担任服务志愿者。
文|倪欢
图|倪欢
编辑|悬铃木田园猫
关于我们 About Us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contact@green-lightyear.org
17740869659
官方微博 Official Weibo
上海绿色光年